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4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75篇
林业   51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4篇
  86篇
综合类   305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1141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是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的主要渔获种类.通过计算以渔获量为权重的经度和纬度的加权平均值即渔场重心和利用空间距离分析方法,分别对1967-1987年、1988-2004年两个时间段的印度洋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延绳钓渔场重心的年内、年际变化规律和各月渔场重心空间聚类情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渔场重心在年内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大眼金枪鱼月重心变化1-4月向西北移动,5-8月向东南方向移动,9-12月向东北方向移动;黄鳍金枪鱼月渔场重心变化1月向西北移动,2-4月向西移动,5-8月份向东南移动,9-12月份向东北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印度洋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的洄游规律.渔场重心的年间变化受到了海洋环境条件变化所引起的南方涛动现象(ENSO)的影响,大部分发生El Nio的当年或次年,年渔获量分布重心会向南、向西移;发生La Nia的年份前后渔获量分布重心会向北、向东移.同时捕捞行为也对渔场重心的年间变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2.
北太平洋柔鱼渔业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柔鱼是重要的大洋性经济头足类,是我国远洋鱿钓渔船的主要捕捞对象。对北太平洋柔鱼的种群结构、洄游、年龄与生长、繁殖、摄食等生物学研究进展做了初步总结和归纳,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供今后研究参考。柔鱼可分为4个季节性地理种群,即秋生东部群体、秋生中部群体、冬春生西部群体和冬春生中东部群体,但还需要在分子生物学角度得到进一步的确认;柔鱼随季节做南北洄游,其中向北索饵洄游模式研究较为深入,而向南产卵洄游模式尚不清楚,其产卵场空间分布及产卵期需要进一步调查;对柔鱼繁殖习性研究相对不足,尤其是产卵至孵化以及孵化后至仔鱼的生活史过程;柔鱼分布的东西海洋环境差异很大,不同海域柔鱼的昼夜垂直移动规律还需要深入;柔鱼年龄约为1年,为短生命周期种类,其年间资源补充量变化的机理及其与环境关系初步得到掌握。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该资源,需要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系统地开展北太平洋柔鱼资源调查和渔业生物学研究,建立基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柔鱼资源监测网络,建立符合柔鱼生活史特征的资源量评估模型及其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3.
根据中国金枪鱼渔业观察员项目于2006年2—11月在东太平洋水域作业的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船上收集的数据,对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seus摄食强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个体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较大个体大眼金枪鱼的高,叉长小于140 cm的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相对较大;3—4月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较小,5—11月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相对较大;3月大眼金枪鱼的空胃率相对较高,5—11月大眼金枪鱼空胃率均低于15%;200~350 m水层中大眼金枪鱼的摄食活动非常活跃。各月份(χ2=227.95,P〈0.0001)和不同叉长组(χ2=364.61,P〈0.0001)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不同水层(χ2=178.50,P〈0.0001)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4.
为了评价《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学术水平和载文质量,选取《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005年刊发的933篇论文为统计样本,对其载文量、引文及作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a间共发文933篇,其中,基金论文为787篇,基金率为84.35%;5a发文的引文总量是8356条,篇均引文8.96条;引文语种外文占总引文量的24.25%;引文类型是期刊学术论文,占72.01%。由此提出学报应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95.
保护性耕作下西南旱三熟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及产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南地区麦/玉/薯三熟制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下旱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水分利用效率、作物产量和经济效应。结果表明,不同保护性耕作对整个农田生态系统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秸秆覆盖(TS)、地膜覆盖(TM)、秸秆覆盖+地膜覆盖(TSM)和垄作+秸秆覆盖+地膜覆盖(RSM)能改善7,10月份0—6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及贮水量,而垄作(R)、垄作+秸秆覆盖(RS)和垄作+地膜覆盖(RM)的作用不明显。与平作(CK)相比,RSM,RM,RS,TSM,TM,TS和R分别使系统增产10.52%,6.11%,6.77%,4.59%,5.12%,3.15%,1.24%。这些处理对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利用效率的增幅分别为1.26%~11.08%,1.27%~10.57%。研究结果说明,从WUE、降水利用效率、产量效应、经济效益这4个方面来看,垄作+秸秆覆盖+地膜覆盖耕作模式综合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96.
西南地区水稻洪涝等级评价指标构建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构建水稻洪涝灾害等级评价指标体系,评估水稻洪涝致灾风险,对开展水稻洪涝防灾减灾、灾害保险意义重大。以西南地区一季稻为研究对象,利用气象资料、水稻灾情史料和生育期资料,在水稻洪涝灾害反演的基础上,构建水稻洪涝灾害样本过程雨量序列。基于Kolmogorov-Smirnov(K-S)分布拟合检验,采用置信区间下限值确定阈值的方法,构建水稻洪涝等级评价指标,并采用预留独立水稻洪涝灾害样本进行检验验证。在此基础上,计算西南地区各站点洪涝致灾风险指数。结果表明:水稻洪涝灾害的过程降水强度为抽穗成熟期拔节孕穗期移栽分蘖期;构建的西南地区水稻洪涝等级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水稻洪涝实际受灾程度,指标验证完全一致的吻合率为66.7%,完全一致及相差1级的吻合率为100%。水稻洪涝灾害风险移栽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成熟期,高风险区域主要位于云南南部和东北部、贵州南部、以及四川中部的成都、眉山和德阳地区。  相似文献   
97.
拉氏南美南极鱼Patagonotothen ramsayi为南极鱼科中数量最多、生态地位非常重要的次南极鱼种,为了解拉氏南美南极鱼的营养动力学与生态功能,利用脂肪酸生物标记法探究了该鱼种的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结果表明:从西南大西洋拉氏南美南极鱼肌肉中共检测出16种脂肪酸,其中含量较高的脂肪酸包括C_(16∶0)、C_(18∶1n9)、C_(20∶5n3)(EPA)和C_(22∶6n3)(DHA),DHA平均含量显著高于EPA(P0.05);多种特征脂肪酸含量与体长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7种脂肪酸含量与体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而指示摄食对象营养级高低的DHA/EPA值与体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研究表明,拉氏南美南极鱼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其肉食性特性随体长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98.
根据2003年9-11月在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资源的探捕生产情况,分海区初步分析了海洋环境因子与中心渔场之间的关系。调查表明,10月中下旬中心渔场分布在15°~16°N、61°E附近海域,平均日产均在5t以上。中心作业渔场处在冷水涡的边缘海域,其温盐结构如下:表温为27~29℃,盐度为35.96~36.03,0~100m的温度梯度为0.07℃/m,100~200m的温度梯度为0.04℃/m。100m的水温、盐度范围分别为19.5~23℃、35.70~35.80。各海域的作业渔场,其最适表温不同。在2°N~14°N海域,高产量出现在表温26.4~27.0℃间海域;在14°N~18°N海域,高产量出现在26.7~29.0℃间海域。  相似文献   
99.
桂西南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的大众性对构建学习型的桂西南,提高桂西南人们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对桂西南摆脱贫困和构建和谐的桂西南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0.
2009-2010年和2013年对广西西南部青龙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和区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3目44科206种,包括留鸟139种,夏候鸟27种,冬候鸟33种,旅鸟7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有24种,主要由隼形目猛禽构成;列入IUCN名录的有2种,分别是濒危物种黄胸鹀和易危物种弄岗穗鹛。北红尾鸲青藏亚种为广西的新亚种纪录。青龙山G-F指数为0.84,物种多样性丰富。保护区的区系特点表现为典型的华南区成分,而且北热带属性明显。丰富的鸟类多样性以及作为目前已知的特有鸟种弄岗穗鹛的3个分布区之一,保护区的自然保护和科研建设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